自12月中旬起,在中俄绥芬河口岸,每天都会有一辆载着整整10吨新鲜双孢菇的大型冷链运输车出境,驶向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
跨越185公里,历经12小时后,这些来自黑龙江的优质农产品便会以各种美味的姿态,端上异国餐桌。
“平时我们是每隔3天发一次车,但由于1月1日是俄罗斯的新年,为应对俄罗斯庞大的市场需求,我们抢先抓早运了30吨双孢菇过去。”穆棱市鑫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北农业)董事长王楠告诉记者,这些双孢菇过境之后,将在鑫北农业乌苏里斯克的销售中心进行分流,随后销往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等地。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黑龙江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作为农业大省,品类繁多、绿色优质的农产品也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逐渐走向国际餐桌。
这是王楠创业的第10年,自2013年离开故土远赴俄罗斯发展、发现双孢菇产业商机,到2017年带着技术回到牡丹江穆棱投资建厂,再到2020年正式投产开展跨国贸易,王楠前进的每一步都扎扎实实。
“在俄罗斯,双孢菇就如同中国的葱姜蒜,餐餐必备,需求量巨大。经过一系列调研和学习,我最初在俄罗斯建了一个双孢菇工厂。”王楠告诉记者,工厂建成后,全部聘用当地人工作,既得到了当地的政策支持,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好景不长,随着冬季来临,大量双孢菇冻死,企业面临严重危机。
“机缘巧合下,我通过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联系到了中国科学院农业所赴莫斯科的专家团队,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我去了双孢菇工厂化种植发源地荷兰钻研学习。”王楠回忆说,在那里,他见识到了世界领先的生产设备,全套的生产技术,最重要的是找到了冬季生产的理论模型与技术要点。学成归来后,王楠结合工厂实际情况,一点点改良设备,提高生产效能,逐渐克服了双孢菇冬季种植的难题。
解决了双孢菇越冬问题,加上政策的加持,2017年,王楠带着成熟的团队与技术回国建厂,一踏上故土便感受到了家乡的热情。
“从项目洽谈到正式签订合同,仅仅用了18个小时,都没隔夜!”王楠表示,穆棱市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建设双孢菇工厂的支持,可谓是“保姆式”服务。从建厂前期的手续审批,到中期的资金支持,以及投产前的原材料提供,各有关部门都提供了诸多助力。
就这样,中国北方地区第一座标准化工厂化双孢菇生产基地落户穆棱,它拥有世界一流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设备和国内领先的种植技术,采用智能机械化种植模式,日产双孢菇3吨~5吨,年可出口俄罗斯鲜食双孢菇2000余吨,创汇4000余万元。
“现在我们穆棱的双孢菇工厂有60多名员工,主要从事双孢菇种植、采摘、打包、运输的工作。在乌苏里斯克的销售中心,有8名中国同事带领着20多名俄罗斯本地人进行销售工作。双方团队虽然相隔近200公里,但我们是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种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后,我也见证了许多中企、俄企之间的互通有无、合作共赢。”王楠说。
广袤龙江地大物博,仅仅带着小蘑菇走出国门,这绝不是王楠和穆棱市政府的终极目标。
2023年,穆棱市鑫北农业食用菌速冻冷链生产线项目正式立项,2024年将正式施工。有了速冻包装生产线及低温冷藏仓库,速冻双孢菇、速冻玉米、速冻西蓝花、速冻豆角……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将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端上全球人民餐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