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位于中国与蒙古国交界处的蒙古国扎门乌德边境口岸,由蒙方管理公司DIIP组织的验收组,完成了为期两天的口岸货运综合体竣工验收工作。这标志着由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中煤”)承建的扎门乌德口岸改建项目,按期完成并达到预期质量标准。

据悉,该项目于2019年9月开建,总投资约2.3亿元人民币,历经新冠疫情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客运综合体已于2023年1月8日投入使用,关闭近3年的中蒙最大陆运口岸客运通道由此正式恢复通关,日出入境人员可达2万人次,是之前通关能力的4倍。此次通过验收的货运综合体,货运能力为原来的3倍,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投入运行,将进一步提升中蒙双边合作水平、提升蒙方口岸通关能力,有力促进当地贸易、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新口岸投运,助推中蒙交流

9月13日5时不到,天刚蒙蒙亮,中蒙边境城市——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的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一辆辆挂着蒙古国车牌照的货车停在园区内各库区旁边,等候货物装车。

近18万平方米的园区内,有2.7万多平方米的果蔬恒温库。在A2库区内,10名工人动作利索、分工明确,将北京新发地、山东寿光等地转运来的彩椒、胡萝卜、西兰花等蔬菜进行分拣、装箱、过磅、封箱。负责搬运的工人则将一箱箱蔬菜装运上车。工作人员杜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园区从事蔬菜分拣工作有六七年了,除了疫情防控期间,工作基本保持这种状态,已经习惯了早起。

9时10分许,14辆载重量达20吨的货车,满载水果、蔬菜,有序驶出园区,前往二连海关出关。

今年40岁的蒙古国司机阿拉腾胡义嘎,从事中蒙两国之间的口岸运输已经有20年,见证了两国经贸交流的变迁。“2003年时货物进出口不多,货车通关较慢,需要提前一天装车,当天办理通关手续,下午两三点才能通关。”阿拉腾胡义嘎表示,去年尤其是今年扎门乌德新口岸投入使用以来,货运通关速度大大提升。二连海关在园区设立了监管区,他的车在园区就可以办好通关手续,10时在二连浩特口岸处办理通关手续后,11时左右就可以到蒙古国海关,很方便。阿拉腾胡义嘎现在有房、有车,很喜欢这份工作。“我很高兴与二连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合作下去。”

jxrb1024005_001_01_s

二连海关工作人员在监管场地执行公务。 江西日报特派全媒体记者 朱兆恺摄

新口岸开通带来的变化,对扎门乌德第二区健康1-9号店主乌嘎塔哈巴雅尔来说,有着相同的感受。这天,乌嘎塔哈巴雅尔的妹妹正在打理刚从口岸进口的蔬菜、日用品和玩具、文具,她则在前台收银。

“我们在扎门乌德开店4年了,经营品种从蔬菜扩大到日用品、文具等6个品类。新口岸建成前,从中国进货有些困难;新口岸投入使用后,生意也红火了。”乌嘎塔哈巴雅尔介绍,店铺销售的商品主要从乌兰巴托市和二连浩特市采购。扎门乌德新口岸开通后,她每周会去一次二连浩特采购商品,“从中国采购的商品占店里商品的70%,而蔬菜都是从二连浩特采购经扎门乌德口岸进来的。新口岸开通后,我们店的营业额比以前翻了一倍,每周有2.5万到3万元人民币的收入,非常感谢新口岸的建设。”

乌嘎塔哈巴雅尔对记者说,现在去二连浩特购买生活物资的人很多,当天来回,非常方便。而在新口岸开通前,当天很难赶回来。此外,扎门乌德作为口岸城市,现在游客明显增多,拉动了消费,促进了发展。

乌嘎塔哈巴雅尔口中的新口岸,指的正是今年1月正式运行的扎门乌德口岸旅客通道。而作为该口岸的对接口岸——二连浩特公路口岸,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国向北、向蒙俄开放的重要节点。二连浩特公路口岸以出口为主,出口商品主要有果蔬、建材、工程机械等,占出口货物的70%左右。这些出口商品,占了蒙古国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像水果蔬菜达到80%,其他日用品达到70%。为有效保障口岸对外贸易量的逐年增长,二连海关积极推进监管场所的智能化监管措施,优化业务流程。

据二连海关提供的数据,自2023年1月8日我国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公路口岸恢复通关以来,口岸人员往来频繁。截至10月16日,共进出人员108万人次,单日最高超6000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178万人次的六七成。1至9月,进出口货运量165.3万吨,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39%,比去年同期增长185.7%;进出口货值超1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6.2%。总体来看,二连浩特公路口岸货运量逐年增长,发展态势良好。“今年预计能突破200万吨。”二连海关公路监管一科科长汪久刚分析道。

二连浩特市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龙,1994年就开始做果蔬出口贸易,随着业务量的逐年攀升,2009年建立了这个园区。他说,这些年来,公司一直以蒙古国为贸易对象,且在蒙古国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赵龙介绍,公司近10年出口果蔬变化很大:从2013年的约9万吨,到疫情前的约10万吨,再到今年预计的12万吨。扎门乌德货运口岸开通后,公司将充分发挥二连口岸“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将新鲜果蔬出口业务拓展至俄罗斯及更多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高质量援建,彰显国家形象

援蒙古国口岸项目是在我国与蒙古国建交70周年之际签署,见证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代表项目之一。作为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后将为中蒙两国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大关打下坚实基础。

该项目蒙方管理公司DIIP主管额尔米克,是蒙古国财政部“发展倡议—基础设施”项目组工程技术处处长。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扎门乌德口岸是中国援蒙古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该口岸开通后,将对中蒙两国贸易、经济合作,以及蒙古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区域发展及人民生活改善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9月13日,记者在处于收官阶段的货运综合体施工现场看到,江西中煤项目组员工正在对收尾工程进行最后的查验工作。已经弃用的原扎门乌德口岸客运区和货运区并在一起通关,出入境客运综合体面积小、公路窄,停车场也小。而新建的口岸项目将客运区和货运区分开,约3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共建有28栋客运建筑、26栋货运建筑,以及其他配套工程。

jxrb1024005_001_02_s

中方援建扎门乌德口岸旅客通道蒙古国一侧。 陆文青摄

额尔米克说,蒙古国财政部和DIIP在对几个投标公司审核时,最终确定与江西中煤合作,主要看中其整体实力,尤其是机械设备等硬件优势比较突出。“江西中煤非常高效地完成了整体工程,建筑工程质量良好,我们项目组非常满意。”额尔米克特别提到,这一项目因为疫情原因延期两年,为尽早完成这一项目,两国政府多方协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DIIP和江西中煤一天都没停工,大家携手合作、努力工作。对此,他特别感谢中国,感谢江西中煤扎门乌德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部。

中国驻扎门乌德总领事李雁军对项目实施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说,扎门乌德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中国向北开放的第一个项目,作为中国政府援建的项目,代表着中国政府的形象。把它做好,是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非常重要。

李雁军评价说,江西中煤承担并高质量地完成了这个援建项目,对江西中煤今后在蒙古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江西中煤不断探寻合作项目、发展领域,扩大江西中煤影响力,把江西这个牌子在蒙古国做得更响。

谈及该项目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时,李雁军认为,项目对中国向北开放,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会起到很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是中国政府帮助蒙古国、帮助邻居,实现合作共赢的一个标志性工程。“以邻为伴、与邻为善。邻居好了我们才能好,所以我们要和邻居一起发展、共赢,一起乘上发展的快车,一起往前进。”

2006年年底,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江西中煤拉开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大幕。发展至今,成功承建了数百个国际基建项目,连续6年入选国际工程承包商百强,最新排名第68位。在海外累计修建公路4500多公里,大型桥梁36座,投资或承建学校18所、医院13所、大坝5座、电站2座和水井2600余口,以精品项目助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发展。

竣工不久的扎门乌德口岸改建项目,再次证明了江西中煤的实力与品质,其背后凝聚了项目部近200名员工的智慧与心血。

勇担当作为,塑造江西品牌

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时,中蒙两国口岸关闭,人员和物资一律禁止通行。这对开工才3个月的扎门乌德口岸建设项目来说,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江西中煤急蒙方之所急,彰显国企担当,为推动项目早日交付使用,成为疫情防控期间首家入蒙复工的中国企业。

扎门乌德口岸海关关长奥·策音日格曾评价道,最近3年,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尽管深受疫情影响,但是江西中煤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口岸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按期完成,且工程质量良好,对此他感到特别满意,非常感谢江西中煤的辛勤付出。

江西中煤驻蒙古办事处常务副主任、扎门乌德口岸项目项目经理陈先坦言,疫情给项目建设带来诸多不便。怎么办?唯有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攻坚克难。

为让材料进得了场,项目部充分争取中蒙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协调,最终确定施工材料从中国进口。而如何稳定工地上那些因疫情无法回国的工人的情绪,更是一件难事。

jxrb1024005_001_03_s

等待进入扎门乌德口岸旅客通道的旅客。江西日报特派全媒体记者 朱兆恺摄

得益于中国驻蒙古国使领馆对员工们的亲切关怀和细致工作,以及国内公司大量的配套工作,工人们焦虑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2020年、2021年,先后落实了150多名员工回国。项目部一些班子成员,把名额让给了更需要回国的工人,他们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中蒙海关恢复通关。

为保证项目履约,项目部在面临建筑材料、施工人员皆入场困难的严峻形势下,没有坐等,而是勇于创新,破解难题。在施工过程中融入创新技术、提升项目管理,运用当前先进的BIM技术,对项目钢结构数据进行数字化记录,形成三维管理数据库,在项目钢结构施工中实现了材料归纳、进度计划编排、施工动态掌握、现场资源运用、吊装计算等各方面的数字化管理,使钢结构安装形成了计划合理性、安装可视化、数据精确化的应用模式,成功解决了施工难点。

2021年,新冠疫情肆虐。面对蒙古国缺少医疗、药品和运输车辆的实际困难,陈先发动各个项目部,带队组织车辆免费帮助蒙古国扎门乌德应急委员会转运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事后,该委员会发来感谢信,感谢江西中煤此举有效防止了新冠疫情的传播。

谈及此事,陈先感触非常深,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这就是国企担当,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授人以渔,赋能协同发展。

围绕施工工艺、安全生产等内容,项目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当地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已累计培训逾300人次,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一大批本土工程师、专业技能师,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赞赏和肯定。当地员工特日贡说:“中国施工企业的专业程度值得我们整个建筑行业学习,非常感谢公司组织的培训,感谢各位中国工程师的付出。”

从2016年进入蒙古国市场第一个项目开始,江西中煤一直推行项目属地化管理——动员当地民众一起参与项目建设,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充分尊重当地人习惯,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建设和管理。比如,为蒙古国员工专门请来了当地厨师等。项目部员工与当地员工相处得越来越融洽,为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形成合力。

做一个项目就交一个朋友。中蒙山水相连、民心相通,双方以项目为媒,促进友好交流,为共建和平共处、守望相助、合作共赢的两国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点赞(0) 联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